联系我们 contact
- 电话:400-633-9488
- 邮箱:serv@jialilift.com
- Q Q:2095402497
-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光谱中路11号云升科学园B1栋1401房
广州嘉立电梯工程有限公司Guangzhou jia elevator engineering co., LTD
- 备案号:粤ICP备05090123号百度统计
- 主营:加装电梯 旧楼电梯加装 住宅加装电梯


近日,广州越秀区和海珠区的居民面临老旧电梯频繁故障的困扰,是继续维修还是直接电梯更换,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在广州越秀区某小区,一栋36层高的商住一体大楼楼龄已接近20年,原本配备的6部电梯因老化问题接连停运,一度仅剩1部能正常运行。这导致居民们在楼下排起长队等候电梯,非上下班高峰期队伍已延伸至大厦外,高峰期时甚至长达几十米。一位住户无奈表示,等待电梯的时间远超爬楼,因此许多低楼层居民选择步行上下楼梯以节省时间。类似问题在广州海珠区某小区同样存在,该小区建于2003年,部分楼栋电梯服役超过20年,去年因故障维修多达七八次,住户们被迫借道隔壁单元的电梯,再通过连廊或天台返回自家楼层。这些案例凸显了老旧电梯带来的生活不便,也引发了一个核心疑问:面对电梯“老龄化”,是继续维修还是申请更换?这一难题背后涉及资金筹措、业主协调等多重障碍。
在广州越秀区某小区,电梯故障的核心原因在于设备老化。物业经理介绍,这些电梯已使用10多年,老化严重导致故障频发。例如,其中一部电梯因主钢丝绳散股停运,另一部则因轿顶反绳轮、钢丝绳等多部件需更换而长期无法使用。维修过程中,资金缺口成为最大难题。该小区申请使用专项维修基金进行电梯改造时,经区房管部门审核,维修项目总金额为56555元,但因部分业主个人账户可用基金不足,实批金额仅44516.4元,缺口12038.6元需众筹补缴。物业尝试通过众筹集资,但进展缓慢,导致一部电梯维修耗时两个月以上。更复杂的是,另一部电梯因年审未通过而停运,涉及房屋漏水导致的泡梯故障,需通过司法诉讼追责,维修时间无法预计。这些挑战凸显了电梯改造的紧迫性:频繁维修虽能短期缓解问题,但老旧设备本质难改,加速了故障循环。住户们表示,等待电梯成日常负担,高峰期根本挤不上,步行楼梯成为无奈选择。但全面电梯更换成本更高,耗时更长,令许多业主望而却步。
在广州海珠区某小区,电梯问题同样严峻。该小区建于2003年,部分楼栋电梯服役超20年,日常故障不断。一户主描述,去年电梯维修七八次,居民不得不借道隔壁楼栋电梯回家,再从连廊绕行。早前,一号楼住户集资完成了旧梯焕新更换,但新电梯建成后超过三个月仍未验收启用,导致一号楼住户反过来借用二号楼的旧电梯。这造成两栋楼近500人共用一部电梯,不仅排队等候时间长,还加剧了老旧电梯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住户们在广东省发布老旧电梯补助新规后,申请更换的热情上升,但资金和招标问题阻碍进度。目前,更换工作依赖补助申请结果:如获批,进度可能加快;否则只能继续维修。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更新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增加了申请难度,新电梯建设方案需调整才能达标。这些经历反映了旧梯焕新的复杂性:尽管更换能带来长期可靠性,但前期投入高、程序繁琐,令许多楼栋陷入“筹资难”的困境。
筹资难成为老旧电梯问题的主要痛点,背后是多方面因素交织。首先,业主意愿不统一是关键障碍。在广州越秀区某小区的商住一体大楼中,许多业主将房屋用于商业或出租,自身不常住甚至不在本地,导致他们对电梯维修或更换的意愿较低。物业经理坦言,早年申请专项维修基金大修时,花了三年多时间,业主签名确认率仍不足50%。如果不走基金流程,改由众筹集资可能更快捷,但部分业主缺乏紧迫感,拖延了决策。其次,资金缺口问题普遍存在。专项维修基金常因业主账户余额不足而无法覆盖全成本,剩余部分需众筹或外部支持。对于更换新电梯的费用,商住楼宇更高,普通住宅小区也面临类似压力。例如,海珠区某小区的住户努力筹资,但依赖补助申请结果;若补助未批,只能推迟电梯更换,继续维修。这凸显了电梯改造的可行性问题:维修虽然成本较低,但老旧设备本质难持久,故障率会逐年上升;而旧梯焕新虽能根治问题,但初始投资巨大,需多方协调。此外,政策执行也存在挑战。新补助规定要求严格的技术方案,增加了申请门槛;而司法追责等程序可能拉长周期,加剧居民不便。
针对这些难点,专家建议采取多方协同策略破解电梯“老龄化”困境。华南城市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指出,统一居民意见是基础,可通过业委会等自治组织牵头,让住户主导换梯决策;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如电梯厂商的以租代购或分期付款模式,能分摊换梯成本,缓解资金压力。全国政协委员也强调,旧梯焕新费用应由业主、使用方、政府帮扶和社会融资共同承担。业主和使用者需筹措部分资金,体现责任分担;政策上可设立“老龄化”电梯专项基金,提高资金效率;社会力量参与融资也是关键补充,如引入第三方投资或合作项目。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维修保养的电梯改造,也能推动全面更换的旧梯焕新,实现可持续管理。
总之,广州老旧电梯问题反映了城市基础设施老化的普遍挑战。维修与电梯更换各有优劣:维修可快速应对故障,但治标不治本;更换带来长期可靠性,但成本高、耗时长。关键是强化业主共识、优化资金机制,并利用政策红利推动电梯改造。随着电梯使用年限增加,旧梯焕新将成为必然趋势,需要社区、政府和市场三方合力,解决筹资难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未来,类似案例需及早规划,避免故障积累成社会问题。通过创新融资和协作模式,老旧电梯的困局有望逐步缓解,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