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 电话:400-633-9488
- 邮箱:serv@jialilift.com
- Q Q:2095402497
-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光谱中路11号云升科学园B1栋1401房
广州嘉立电梯工程有限公司Guangzhou jia elevator engineering co., LTD
- 备案号:粤ICP备05090123号百度统计
- 主营:加装电梯 旧楼电梯加装 住宅加装电梯


在武汉市武昌区红燕社区红燕四巷13号,一栋已有30多年历史的老旧单位宿舍楼静静矗立着。这栋楼不仅是周边区域最早建造的住宅之一,更是唯一一栋安装了电梯的住宅楼。1991年,第一部电梯在这里投入使用,运行十年后,原企业替换了一部新电梯,这台设备至今已持续服务24个年头,又要面临电梯改造。
然而,随着“三供一业”移交政策的实施,这部服役多年的电梯在年审时遭遇了困境——由于没有符合条件的责任主体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发出了警示通知。这一突发状况让居民们的日常出行陷入困境,生活节奏被打乱,社区氛围也一度陷入焦虑。面对电梯老旧带来的安全隐患,居民们被迫直面一个现实:这部电梯已处于“能用但不安全”的临界状态,随时可能停摆。关键时刻,社区内一群热心的退休干部站了出来,他们自发组成了一个“智囊团”,主动承担起协调邻里大小事的重任。这些银龄老人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社区的深厚感情,迅速成为居民信赖的核心力量。其中,一位七旬居民更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百事通”,无论多琐碎的问题,他都能及时响应解决。正是他们的推动下,红燕社区开始从单纯的自管小组向更规范的业委会体制过渡,为后续的治理变革埋下了伏笔。
电梯年审风波虽然通过智囊团和社区的多方协调暂时缓解,但核心问题远未根除:这部使用超过二十载的设备老化严重,维护成本高昂,且产权归属模糊。为了彻底消除隐患,今年4月,小区首届业主委员会正式成立。新上任的业委们立即行动,他们不辞劳苦地与原单位反复沟通,努力推动电梯产权的过户工作。同时,业委会还同步启动了三大关键任务:电梯产权明晰化、政府更换补贴的申报以及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核查。在这些努力中,“电梯改造”成为核心议题——居民们深知,简单的修补已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造升级,才能迎来真正的安全与便利。他们积极探讨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旧梯焕新”,目标是将这部老电梯彻底更新为符合现代标准的设备。这一过程激发了社区内部的自治能量,业主们不再被动等待外部援助,而是主动参与决策。例如,自管组在这一时期发挥了桥梁作用:三名成员分工明确,分别负责环境卫生、电梯运行监控等日常事务。更令人鼓舞的是,自管组建立了透明高效的机制——每半年公示一次物业费支出明细,通过精细化管理,年度结余资金还能“反哺”业主,直接抵扣下一个季度的费用。这种“动态递补”的更新方式也确保了自管工作的连续性:最初的自管组成员是通过票选产生,若有成员中途退出,便依序递补新人入组,从而保持了组织架构的完整性和无缝衔接。
在电梯改造的推进中,社区内部的邻里情谊也发挥了关键作用。网格员们对片区了如指掌,当发现独居老人就医困难时,他们主动牵线搭桥,左邻右舍纷纷义务担任“陪诊员”,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温暖了整个社区。电梯年审难题出现时,社区书记更是带领自管组四处奔走,最终找到一家挂靠单位,让电梯难题取得新进展。居民们深受感动,甚至亲手撰写感谢信表达谢意。这一切都源于社区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入户—收集—协调—反馈”机制,它不仅能及时解决日常诉求,更激发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正如一位住户所言:“干部不摆谱,业主不怕苦,社区不甩手,老楼变宝楼。”退休干部的丰富经验、老街坊的深厚情分以及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三者拧成一股绳,让老社区焕发出新生机——改变的不仅是楼宇间的硬件设施,更是那股“咱们的家咱们管”的集体归属感。
如今,红燕社区的治理成效显著,成功实现了从“为你办”到“一起办”的转变。居民们从过去的高频吐槽点中找到凝聚力,自发组织改善居住环境,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在退休干部带头、业主共谋自治、社区精准服务的“铁三角”模式下,诸多治理难题迎刃而解。今年春夏之交,居民们还热热闹闹选出了第一届业主委员会,标志着自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在街道统一部署下,电梯难题正在稳步推进——从产权过户到补贴申报,每一步都凝聚着集体智慧。同时,社区文娱生活也日益丰富,现有群众团体已达6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电梯改造项目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引领着“旧梯焕新”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这部老电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面升级,成为社区安全的守护者。居民们的团结与毅力证明,老社区的焕新不依赖高科技手段,而是源于人心齐力。展望未来,红燕社区的故事将继续书写,电梯难题的破解只是自治长路上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