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400-633-9488

学习,解读嘉立新闻;改变,从选择嘉立电梯工程服务开始

热搜关键词: 医用电梯 医院电梯 商场电梯 自动人行道

北京市老旧电梯更新工作全面推进,旧梯焕新惠民生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8-29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化,住宅电梯更新工作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北京市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支持下,全面展开了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重点针对使用年限超过20年、运行故障率高、居民意愿强烈的电梯进行改造。这一工程不仅涉及海淀区华清嘉园小区和东城区永外街道景泰西里西区等多个重点区域,还采用了“夜间静音作业+日间高效施工”的创新模式,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作息的影响。电梯改造项目通过社区协商、资金优化和施工效率提升,实现了旧梯焕新,让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全市范围内,截至最新统计,已开工2040台电梯,完工154台,后续还将持续推进储备项目,确保更多老旧电梯得到及时更新。

老旧电梯更新改造

在海淀区华清嘉园小区,电梯更新工作已成为居民热议的话题。该小区位于海淀区五道口附近,自2001年投入使用以来,电梯已运行25年。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老旧电梯频繁出现卡顿和小故障,居民更新意愿强烈。然而,在电梯改造初期,居民意见存在分歧:部分人对费用分摊和品牌选择存有疑虑,尤其是其中一栋楼的单元电梯更新需求最为迫切。为统一意见,社区采取了“大家商量着办”的协商机制。社区工作人员逐户走访调研,记录居民对电梯更换的诉求,例如老年住户担心施工周期过长,年轻家庭关注费用公平性。通过多次协商会议,邀请物业、居民代表和厂家共同参与,最终制定了解决方案:调整施工时段避开早晚高峰,提供临时出行保障措施如增设扶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电梯改造中的民主决策,促进了旧梯焕新。在具体实施中,社区还针对问题较多的单元组织了专题协调,解释资金垫资方案,消除居民顾虑。新电梯投入使用后,社区并未停止服务,而是建立了“电梯维护档案”,记录保养时间和零件更换信息,并向居民公开。一旦收到反馈,物业和厂家会在24小时内响应处理,例如调整减震装置以减少噪声。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确保了电梯更新项目顺利推进,居民普遍反馈“换了新电梯,心里踏实多了”,体现了旧梯焕新带来的实际效益。

东城区永外街道景泰西里西区的电梯更新项目同样值得关注。该小区建成于2005年,共有16栋楼和46部电梯,许多电梯已出现运行异响和按键失灵等隐患,严重影响居民日常出行。资金曾是主要障碍:由于专维资金存在空户问题和物业费收缴率低,电梯更新长期难以推动。借助国债和区级补助资金,小区今年启动了分批次更新计划,目标是完成46部电梯的改造工作。为减少对居民的影响,项目采用了“夜间静音作业+日间高效施工”模式:夜间进行低噪声作业,日间高效推进安装,整体工期缩短了30%。同时,通过提前定制电梯设备和自筹资金垫资,确保了供货及时。在沟通层面,小区建立了“内部调度群+业主服务群”双重微信群,每日发布施工进度和注意事项,安排专职人员24小时响应咨询,并逐户发放《施工告知书》明确噪声时段。针对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群体,项目提供爬楼机和代送药品等暖心服务,还提前更换楼道照明保障安全。这些措施不仅优化了电梯改造流程,还加速了旧梯焕新进程,居民出行体验显著提升。

全市范围内,住宅电梯更新工作进展顺利。东城区作为试点积累经验,截至2025731日,首批1100部更新电梯的开工率已达35%,进度领先全市。海淀区使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超过6000部,2025年获批支持更新1300部,相关部门正加强项目指导,加快组织实施。北京市的整体规划显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更新1万余部电梯,优先覆盖故障率高且居民意愿强烈的区域。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2040台,完工154台,各区正梳理未纳入更新的储备项目,提前做好居民工作,争取纳入后续年度计划。未来,海淀区将对其他老旧电梯开展重点摸排,逐台梳理业主意愿和资金状况,持续推动旧梯焕新。这不仅提升了电梯安全性能,还增强了居民幸福感,体现了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民生意义。

这项住宅电梯更新工作是北京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梯改造实现了旧梯焕新,为居民提供了更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更多老旧小区将受益于国债资金支持,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本文标签】 电梯更新 广州嘉立电梯

【责任编辑】

最新资讯